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联系我们
      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09:00-17:30
  • 周六至周日:10:00-16:00
中晚稻托市收购加快 粳稻仍等待政策指引
2013-11-05 15:23:23 863
  • 收藏
  • 管理
        国内价格:国内新季中晚籼稻上市量大幅增加,托市收购成为市场主导,价格基本稳定在托市收购价附近。东北粳稻和苏皖粳稻市场供给增加,由于托市收购政策尚未明朗,市场购销活动清淡,观望情绪浓厚,价格稳中趋弱。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截至10月24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早籼稻交易均价为2600元/吨,周比跌6元/吨;三等中籼稻交易均价为2610元/吨,周比涨23元/吨;二等粳稻交易均价为3030元/吨,周比持平。
        另据中华粮网监测,2013年第38期中储粮全国稻谷收购价格指数为145.79,周比涨0.05%。
    地区
    品种
    等级
    类型
    产地
    13-10-24
    周同期
    月同期
    年同期
    湖南长沙
    早籼稻
    新季
    收购价
    本地
    2640
    2640
    2640
    2660
    四川开江
    中籼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620
    2620
    2620
    2740
    安徽芜湖
    晚籼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700
    2700
    2540
    2640
    龙江建三江
    粳稻
    中等
    收购价
    本地 
    2680
    2940
    2940
    2820
    湖南长沙
    早籼米
    标一
    批发价
    本地
    3700
    3700
    3660
    3820
    安徽芜湖
    晚籼米
    标一
    出厂价
    本地
    3780
    3780
    3780
    3840
    江苏南京
    粳米
    标一
    出厂价
    本地
    4000
    3980
    3960
    4120
    黑龙江东部
    圆粒
    标一
    出厂价
    本地 
    4000
    4120
    4120
    4320
        国际价格: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456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797元/吨),较上周同期持平,较上年同期跌132美元/吨,曼谷FOB报价。越南破碎率10%大米报价为375美元/吨(约合人民币2300元/吨),与上周持平,较上年同期涨20美元/吨,胡志明市FOB报价。
        生产及收购情况
        目前,早稻托市收购已经结束,市场化购销活动清淡,中晚籼稻和粳稻集中大批量上市,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0月15日,湖北、安徽等11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6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76万吨,增幅36.74%。
        影响因素:
        主产区陆续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支撑市场价格。本周湖南和江西省也相继宣布启动中晚籼稻托市收购活动,政策利好支撑市场价格恢复至1.35元/斤的托市价附近,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粮库收购进度较快,通过国家粮食局的托市收购5日报可以看出,中晚籼稻托市收购量高达146万吨,收购增速加快。
        9月大米进口量下降,利好国内稻米市场。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份,我国进口大米14.27万吨,同比减38.99%;1-9月份共进口171.48万吨,同比减8.54%。从2013年5月份以来,大米进口月同期数据较上年均出现下滑,进口增速有持续放缓的趋势,进口量下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大米市场持续疲软的状态。
        粳稻托市收购政策尚未出台,市场等待政策指引。当前东北粳稻和苏皖粳稻已经大量集中上市,受供需失衡影响,价格持续走低,收储政策尚不明朗,市场参与者谨慎收购。
        后期走势分析:                
        籼稻: 早稻托市收购已经结束,当前市场贸易收购零星进行,价格持续稳中趋弱。中晚籼稻集中大量上市,托市收购成为市场主导,价格逐步向托市收购价格靠拢。预计后期市场价格仍保持稳定走势。
        粳稻: 目前粳稻市场供给量持续放大,需求转弱,价格稳中下行。由于收储政策尚不明朗,市场参与者谨慎收购,等待观望心理加重,终端大米走货不畅,价格持续低迷。加工企业停产居多,农户惜售心态明显,预计短期市场仍将延续弱势。市场等待托市收购政策启动的预期仍比较强。
        大米:稻强米弱依旧是市场的主基调,虽然进口大米数量有所下降,但是当前市场缺乏明显利好消息支撑,供需宽松的状况依旧打压市场价格,大米短期内难以有好转迹象,稳中走弱仍是大势所趋。
    上一页:豆粕国内需求仍未好转 下一页:大豆有望实现暖冬行情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