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5909893

政策宣传
粮食安全应警钟长鸣
2014-09-29 10:14:25 来源: 作者: 【 】 浏览:345次 评论: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

    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近年来,严峻的国际粮食安全形势更是成为大国较量的关键议题,甚至成为影响全球地缘政治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这些重要论述敲响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警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好粮食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出发点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这些年,耕地、淡水等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而且粮食产量的增加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加快推进,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是中央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粮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立足点是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寄托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人要靠自己养活自己。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陷入被动。当然,立足国内,并非所有粮食都要完全自给,还要充分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适当进口国内短缺粮食品种。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着力点是努力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尽管实现了“十连增”,但我国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要看老天脸色。提高粮食发展的稳定性,最根本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给粮食插上科技的翅膀,助推“四化”同步发展。

    二、改革创新粮食流通体制

    习近平同志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央义不容辞,承担首要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粮食安全意识有所淡化,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存在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明确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省级人民政府在发展粮食生产和流通、维护区域粮食市场稳定、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责任,真正建立起国家宏观调控下省级人民政府对粮食安全全面负责的体制。

    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科学界定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的功能定位和调控责任,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适度扩大地方储备粮规模,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搞好粮食储备调节,加强储备粮监管,提升粮食储备服务宏观调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构建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切实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依法查处损害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三、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政策

    习近平同志强调,粮价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保持粮价合理水平,要兼顾好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粮食部门肩负着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行业职责,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政策,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底线。

    抓收购,就是做到对农民的余粮应收尽收,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要组织好粮食收购,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执行好国家粮食政策,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让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探索实行目标价格政策,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价格低时补生产者、价格高时补低收入消费者的机制。

    保供给,就是组织配置好粮食资源,保证正常供应,不出现脱销断档。要搞好粮食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加强储备粮轮换指导,强化粮食库存监管。打造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做好政策性粮油销售工作。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军需民食。

    稳粮价,就是将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区间,防止大起大落。要强化粮情监测预警,搞好信息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努力做到“未涨先知、未抢先知”。加强粮食市场调控,善于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节国内粮食供求,维护粮价的基本稳定,防止谷贱伤农、米贵伤民。

    四、更加注重粮食质量安全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我国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受面源污染和粮油生产、储存环境的影响,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及重金属污染等卫生指标超标问题不断显现;一些不法粮油经营者受利益驱动,滥用添加剂、制售地沟油和油抛光大米等问题时有出现。粮食质量安全事件引爆“燃点”低,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极易引起消费者恐慌,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去年湖南镉大米事件、近期台湾地沟油事件,以及长期争论的转基因粮食安全问题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油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要大力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建立粮食标识制度和质量可追溯机制,实现粮食来源可溯、流向可查、责任可追。实施“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工程,加速推进主食产业化。完善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开展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建立污染粮食处置的长效机制,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五、高度重视节约粮食

    习近平同志要求,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之风必须狠刹。节约粮食要从娃娃抓起,从餐桌抓起,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有人作过调查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高达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要加强节约粮食工作,从餐饮业抓起,从各个单位食堂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开展“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全民活动,推进爱粮节粮进家庭、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倡导文明餐桌和“光盘”行动,在全社会树立起爱惜节约粮食新风尚。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是粮食部门的光荣传统。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粮食在收购、储备、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浪费。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为售粮农民提供粮食烘干、清杂等服务。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为种粮农民配置标准化新型粮仓;加快“智能粮库”建设,运用“绿色储粮”技术,提升科学储粮水平。推广原粮散装、散运、散卸、散存“四散”运输,减少粮食运输环节损失损耗。开展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行动,防止成品粮过度加工,促进粮油副产品循环利用。通过行业节粮,引领带动全民节粮,让爱粮节粮的意识深入人心,让粮食安全的警钟始终长鸣。

                                                (来源:求是网)


Tags:
责任编辑:admin